粵 語 歷 史
粵語,又稱「廣府話」、「廣東話」,包含多地口音;
廣州片區又稱「白話」、「廣州話」,英文名爲:Cantonese
時間起源:公元900年
地區起源:主要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
文化交流:中原語言&嶺南百越民族部落土話交融後的產物
粵 拼 歷 史
粵拼,是一個特指:特指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
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HongKong Cantonese Romanization Scheme,Jyutping
1993年制訂,粵語拼音羅馬化方案。
其製訂的目的在於以一套簡單、合理、易學的粵語語言撰寫方案來統一社會各界做粵語拼音使用上的混亂情況。
粵 語 音 節
粵語音節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爲聲母、韻母和聲調。

聲 母
粵拼方案中,粵語音節聲母共計19個。

韻 母
粵拼方案中,粵語音節韻母約共56個,後續更新版本可能會有修正。
部分韻母由由韻腹、韻尾構成,另有鼻音單獨成韻、長元音獨成音節。
- 韻腹表

- 韻尾表

- 鼻音獨成韻

韻腹\韻尾構成多個韻母組合。
- 韻母總表

聲 調
一般認為,粵語聲調有「九聲六調],即陰平/陰入、陰上、陰去/中入、陽平、陽上、 陽去/陽去。
調值以阿拉伯數字1-6標註,入聲亦可用7-9另行標註,正寫標於音節之後。
- 聲調表

粵語的基本音調只有六個,但是入聲有相同的調,如:陰入和陰平、中入和陰平、陽入和陽去
- 音階表
